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新闻信息>>正文

【行山川 广见闻】万众瞩目清凉山——学习党的新闻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7日 19:03 点击量:

 

          

 

8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三下乡”爱国教育研启小组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延安之旅,第一站就来到了清凉山脚下的延安新闻纪念馆。通过对纪念馆的自行参观、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与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沟通,以及对延安新闻纪念馆讲解组组长的采访,爱国教育研启会的队员们学习了党的新闻发展史、加深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

 

进入新闻革命馆,一只巨型钢笔映入眼帘,“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是毛主席对新闻工作者的谆谆教诲。一楼二楼的蜡像栩栩如生,使新闻工作者曾经在乡间采访,在窑洞前翻译电报等场景更加真实展现在游客眼前,最为震撼的莫过于二楼的巨型窑洞实景以及洞内真实的环境布置,让人身临其境,对曾经革命条件的艰苦感同身受,使延安新闻工作者们无畏艰辛,为人民服务精神无形中在每个人的心头激荡。

 

         

 

难以想象,一孔孔被复原的石窑中再现了当年播音室、编辑室的场景。窑外烽火连天,窑内潮湿阴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依旧勤勤勉勉,用声音与文字传递共产党人坚定的呐喊,发布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清凉山下,这份使命,这种精神,将被铭记于史册。

 

                   

 

参观展板和收听讲解之余,在二楼我们和保洁阿姨聊起天。被问起是否有收听过馆内的讲解时,已在这里工作多年的阿姨笑着跟我们讲起馆内的金牌讲解员们,那自豪的神情仿佛在夸耀自家孩子,然而更令我感到惊喜和佩服的是阿姨说每次有讲解,她在一旁打扫卫生的时候也会听一听,渐渐地她对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三层展馆熟悉起来,聊天时也不禁给我们讲起每层的布局来。当我提到二楼保护还原的窑洞带给我的震撼时,她更显激动,讲起红军没来延安时,清凉山只是一座山,这些坚固的窑洞,都是红军战士们一孔一孔打出来的,里边较为阴冷,战士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为祖国的通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在这些革命纪念馆里负责保洁工作的叔叔阿姨们,或者是门卫和保安,也许是离展览和宣传距离最近的一类人,但是,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仅仅将这个看为一份工作,和在行政大楼、百货公司中没有区别的一份工作,所以,这位不知名姓的保洁阿姨属实让我们敬佩。

 

而在听完惠文学老师详尽的讲解后,西安交通大学“三下乡”145小组爱国教育研启会从讲解的要领与延安新闻纪念馆的日常宣教举措两方面入手,对惠文学老师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身为延安新闻纪念馆的讲解组组长、延安市十佳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之一,惠老师对于讲解颇有心得。他指出,讲解员的心中必须有个清晰的脉络,这是让观众理解讲解内容和主题的前提。例如,当面对学生团体时,若对方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则他会更加深入细化地进行讲解;面对干部群众,则会更强调党性方面的内容。

 

         

 

除了讲解之外,惠老师也对展馆的展陈特色和宣教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延安新闻纪念馆一大有别于其他红色纪念馆的特色是依清凉山而建,让游客切身的领略延安时期的新闻史。纪念馆不仅有线下展馆和讲解,在公众号上还有VR展馆和语音讲解,为观众提供多种参观学习的途径。疫情以前,纪念馆还走进不同高校,举办了《万众瞩目清凉山——记延安时期的新闻出版事业》专题展览。这些宣教活动,都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延安时期新闻史在公众之中的认知度,扩大了延安新闻纪念馆的影响力。

 

当被问及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对周围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时,惠老师表示:“通过自己的工作,我也向身边人更为坚定地传达出自己的理念:永远要听党指挥跟党走,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对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渗透到军事、文学、政治等等各个领域当中。因此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都要向党靠拢,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不断追求自身的进步。”

 

 

 

 

上一条: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生党委与平利县城关初级中学、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开展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暨挂牌仪式

下一条:传扬西迁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西安交大举行大学生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关闭